发布时间:2023-10-18 浏览量:0
随着人口的老龄化,难愈伤口已经成为颇具挑战的社会问题,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创面迁延不愈时,不仅让患者遭受严重的病魔折磨和痛苦,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因此,了解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虽有很多局部因素可以影响伤口愈合,但局部循环(Circulation)、感觉(Sensation)和机械力(Mechanical stress)是最主要的因素。
血液微循环障碍是导致慢性伤口不愈合的主要因素,比如糖尿病足能摸到脉搏并不总是意味着循环充足,只能说明主要血管血流良好,但不能表明局部微循环也正常,微循环不良意味着受损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。糖尿病和周围血管疾病(PVD)会损害微循环而延缓或阻碍伤口愈合。
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常见的皮肤溃疡形成原因,如果局部感觉出了问题,无法感知疼痛和压力,亦会阻碍伤口愈合,因为这时患者根本无法感知到组织损伤何时会出现,常常会低估损伤的范围和程度,无法及时就医。
局部感觉丧失或意识不清患者由于无法感知局部压力,局部压力无法缓解而持续受压,这种情况下压力造成局部反复受损,形成溃疡或压疮,如果不进行有效减压,再好的敷料也无济于事。
任何作用于伤口的机械力都会延迟愈合,因此充分减少机械张力可以改善或加快愈合。机械力包括剪切力、压力和摩擦力。例如,长期坐轮椅的患者,尾骨长期受压,如果在尾骨部位发生压疮,继续乘坐轮椅只会火上浇油,阻碍伤口愈合,只有充分减压才能帮助伤口愈合。
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的器官机能在下降,包括皮肤,其自身修复和再生的能力会不断下降。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能力变弱,胶原蛋白产能会下降,皮肤里的胶原蛋白亦变得脆弱。当皮肤出现伤口时,人体炎症反应的下降也会导致愈合受阻。老年人感知疼痛的能力会变差,这意味着皮肤的微小损伤常常在不经意间发生。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感染,而感染的症状和迹象常常不明显。
患者摄入营养不足,贫血、低蛋白时感染和伤口延迟愈合的风险会增加。
缺乏蛋白质会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;维生素A、C、D、E、B12、B2、AD、D3、K都可促进创面愈合。微量元素中锌、铜、铁等也都与创面愈合有关。
组织的存活需要氧气,任何干扰机体制氧和运氧能力的疾病都会造成愈合不良。这些疾病包括周围血管疾病、贫血和慢性阻塞性肺病。氧气对于伤口愈合的所有阶段都至关重要。例如糖尿病与伤口愈合存在显著的相关性,糖尿病导致机体周围动脉粥样硬化,造成广泛的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,引起血管舒缩障碍,血流量减少,局部出现缺血,进而引起组织细胞缺氧。成纤维细胞在长时间缺氧状态下增殖减弱,Ⅰ、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,从而使创面愈合迟缓。
有一些药物能影响伤口愈合。类固醇就是其中之一,大剂量类固醇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(切记,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不好)。类固醇可以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影响其强度。化疗可以不加区别地杀死细胞,从而妨害愈合。非甾体类抗炎药(NSAIDS)也可以延迟愈合,或许因为其可以抑制伤口愈合的炎症期,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发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。我们目前能确定的是NSAIDS可以降低伤口的抗张强度。
伤口无法愈合或愈合缓慢的原因有时源自患者自身,病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妨碍了伤口愈合。例如酗酒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而阻碍愈合。此外,过量饮酒还会影响人体感知,吸烟也会严重损害血管,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。吸烟时一氧化碳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,减少氧气的运送量,伤口所能获得的氧气也随之减少。
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因素以外,肥胖、心理、精神因素等都会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,所以身体皮肤发生创伤后要时刻关注自身情况,通过系统的评估确认伤口病因和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,以制定适宜的管理方案。